近期,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開市,首批納入碳市場覆蓋企業的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中國的碳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市場首日成交量410萬噸、成交金額21023萬元,收盤價51.23元/噸,單日漲幅6.73%。可以預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通俗的說,所謂碳交易市場,就是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達到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目的,其核心是碳排放量的配額,具體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做商品來進行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碳排放權過去沒有成本、價格等商品屬性,如今碳排放從某種程度上已變成一個生產要素,可以獲取經濟收益。
從企業角度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成立讓眾多企業從觀念意識上就認識到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需要支付額外成本,以期加速推動研發生產的技術創新。所以,隨著節能減排的實際成本提高,碳價未來可能保持著上行趨勢,節能環保型的產業和企業會更受市場青睞。這對于暖通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各大中央空調品牌在研發生產上更傾向于節能產品,并且諸如清潔取暖、空氣源熱泵產品的應用等,都是暖通行業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工作有序進行的體現。
中央空調行業碳交易已有前例
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之前,中國已有兩省五市——廣東、湖北、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試點交易從2013年到2021年6月,七省、市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早在2016年,暖通設備企業如海爾中央空調就曾和電力上能電力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本著市場運作、互利共贏等原則,在客戶資源共享、碳交易、磁懸浮中央空調節能產品推廣等領域展開深層次合作,共建綠色節能新生態。
眾所周知,上能電力集團下屬的中國電力交易網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電力交易和碳交易平臺之一,通過提供一體化能源供應與碳資產配置解決方案,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碳排成本,上能電力集團與海爾中央空調展開碳交易合作,收購所有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新建或節能改造項目用戶節省的碳指標,且將根據節省出的碳指標,給用戶提供相應的碳補貼,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碳排成本,助推國家綠色節能減排。
以此為例,涉足碳交易市場對中央空調企業而言,無疑也是深化行業改革發展的創新舉措,企業在順應國家節能大政方針的同時,可以有效保障產品為用戶帶去更多的節能優惠政策,也進一步加大了相關節能產品的推廣力度。不僅是磁懸浮技術,現如今中央空調行業技術研發創新成果日新月異,“節能環保”不僅是產品設備的賣點,更是實實在在的功能體現,節省下的碳指標都可以幫助相關企業轉化為碳配額通過碳交易市場獲得收益,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不僅綠色建筑是大趨勢,綠色制冷方案、節能減排產品都是潮流

空氣源熱泵市場價值有所凸顯
作為暖通行業內推動節能減排發展極具代表性的市場,空氣源熱泵產品的應用、空氣能新能源的利用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有著積極的意義。目前,我國的熱泵采暖市場上,熱泵技術和產品應用領域較為廣泛,不論是家用和商用熱水、供暖、恒溫大棚、制冷、烘干、干燥、高溫熱泵,還是工業用特種熱泵、恒溫保存、互補能源等領域,熱泵產品覆蓋的市場領域容量過萬億。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熱泵產品的銷售提供了利好環境,不僅如此,“雙碳”工作目標的背景要求下,清潔采暖概念又被重視,熱泵產品能夠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市場價值進一步凸顯。
近年來,空氣源熱泵產品可以實現節能、減排、環保、減少大氣污染、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多重正向社會效益,不斷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不少品牌廠家也在致力于熱泵技術的優化升級,提高空氣能綠色節能應用的效率,為推動整個行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做出了積極表率。因而在我們身邊,也能時刻感受到生活熱水、工業熱水、種植養殖、烘干、熱水節能健康舒適的家居環境等,無處不體現著熱泵技術的節能貢獻。
相信隨著新交易不斷完成,碳交易市場的成交價和成交量也在不斷刷新,碳價的繼續上漲也吸引著眾多企業優化自身,逐步實現節能升級。毋庸置疑的是,全國“碳交易”市場的上市,將會給中央空調行業、熱泵行業乃至整個暖通產業帶來巨大機遇。而作為產業內不容忽視的力量,眾多中央空調及熱泵品牌企業也會持續、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不斷創新技術,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