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危機加劇與能源結構轉型加速,建筑領域作為全球能源消耗的核心領域,其暖通空調系統的迭代升級已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突破口。在"雙碳"戰略驅動下,存量市場改造與政策引導形成的雙重動能,正推動行業進入以設備煥新為核心的轉型升級期。

存量市場與政策雙重驅動??
"以舊換新"政策體系正在重構暖通行業生態。中央及地方層面密集出臺激勵措施,通過能效標準升級、綠色金融支持、財稅優惠組合拳等方式,加速既有建筑設備更新進程。數據顯示,我國既有建筑存量達600億平方米,其中綠色建筑占比不足2%,改造需求迫切且市場空間廣闊。住建部《"十四五"建筑節能規劃》明確要求,到2025年完成3.5億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動星級綠色建筑占比突破30%。這一政策導向為暖通工程企業開辟了萬億級市場藍海,據艾肯網《中國中央空調存量市場報告》測算,2005-2014年建成的存量市場年改造需求規模約44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2.4%。
??產業鏈機遇與挑戰并存??
政策紅利正在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工業廠房、醫療建筑、交通樞紐等存量項目進入設備更換周期,催生對高效變頻機組、智能控制系統的大量需求。頭部企業已構建"產品+服務"雙輪驅動模式:某龍頭企業推出的模塊化熱泵機組,在上海某醫院改造項目中實現能效提升40%;某外資品牌開發的智慧運維平臺,使設備故障率下降35%。但市場擴張亦伴隨技術門檻提升,新型冷媒替代、系統能效優化、物聯網集成等技術要求,倒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據行業調研,TOP10企業研發費用占比已從2019年的5.2%提升至2023年的8.7%。
??技術迭代與模式創新??
暖通工程企業正從設備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商轉型。某上市公司打造的"EPC+O&M"全周期服務模式,涵蓋能源審計、方案設計、智能運維等全鏈條,已在雄安新區某商業綜合體項目中實現年度節能收益120萬元。技術創新聚焦三大方向:基于數字孿生的系統仿真優化、相變儲能材料的應用、光伏直驅技術的集成。值得關注的是,物聯網感知網絡與AI算法構建的智慧運維體系,使系統能效動態調節精度提升至±0.5℃,運維成本降低28%。
??市場競爭新范式??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作用下,行業洗牌進程加速。具備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企業市場份額持續擴大,2023年行業CR5較2019年提升19個百分點。競爭焦點轉向四個維度:綠色認證體系的合規能力、老舊系統適配性解決方案、全場景節能效果驗證、數字化服務平臺的構建。某區域品牌通過建立"改造效果可視化云平臺",使項目中標率提升42%。
當前,暖通空調行業的以舊換新浪潮,既是應對氣候危機的必然選擇,更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企業需構建"技術研發-場景落地-金融協同"的創新生態,在存量市場中挖掘增量價值,方能在碳中和時代的競爭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