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冬季來臨,供暖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暖氣熱不熱、室內溫度能否達標,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感。然而,在實際供暖過程中,一些地方仍存在暖氣不熱、供暖不穩定等問題,給群眾生活帶來困擾。近日,圍繞保障供暖工作,不少讀者、網友來信留言反映問題,并積極建言獻策。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及其背后的成因,同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期為改善冬季供暖狀況提供參考。
一、當前供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暖氣不熱現象普遍
進入冬季,不少群眾反映小區供暖問題。例如,陜西西安市讀者秦東風給本報來信表示,2024年11月29日,西安室外溫度3至10攝氏度,而家里暖氣一直不太熱,該狀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天氣晴好時尚能忍受,一旦下雪,氣溫驟降,“冷得如同冰窖一樣”。類似情況在遼寧沈陽市也有發生,一名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稱自己所住的小區供暖溫度不達標,“屋里和外面差不多冷”。
(二)溝通渠道不暢和服務體驗差
除了暖氣不熱外,與供熱企業的溝通渠道不暢、報修被推諉、服務體驗感不佳也是群眾投訴的焦點之一。秦東風提到他撥打過市民熱線電話和供熱部門聯系電話,結果供熱部門工作人員拿著測溫槍上門,看似有誠意,但實際上卻將測溫槍緊貼暖氣管,聲稱測出的數據“符合供熱標準”,然后匆匆離去。另一名天津市讀者則反映了更嚴重的問題:樓道暖氣管漏水導致家中受損,維修人員承諾24小時內回復,但最終無人聯系,居民只能自行前往暖氣站求助,卻發現根本沒人知曉此事,當然問題也沒能解決。
(三)管道老化及維護缺位
記者調查發現,造成居民家中暖氣不熱的原因中,暖氣管道老化、堵塞是常被提及的。山西臨汾市的一名讀者留言指出,由于暖氣主管道循環方式老舊,存在管道破裂、堵塞不通等問題,致使暖氣供應時常中斷,室內溫度偏低。物業公司與供暖公司相互推諉責任,讓居民陷入無奈。此外,地暖管道結水垢、分水器供水前端過濾器堵塞等情況也會導致導熱功能下降,影響供暖效果。
二、供暖難題背后的因素分析
(一)硬件設施老化與維護不足
許多老舊小區的供暖管網建設年代久遠,當初的設計標準和材料質量無法滿足現代需求,加之長期缺乏必要的維護更新,使得這些地區的供暖效率大打折扣。河北唐山市讀者梁建軍因此質疑:“熱力公司是否能做到按周期對居民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入戶摸排檢查暖氣管道情況,進而及時檢修維護?”他認為,供暖痛點暴露出相關部門在基礎設施方面沒有明確責任主體、規定處理時限,缺乏定期巡檢和維護機制,導致問題積累,影響供暖效果。
(二)資金短缺與惡性循環
供熱企業同樣面臨困境。一方面,早年供熱管網的建設標準和材料質量與現在相比有較大差距,一些老舊小區的供暖管道維修和更新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資金來源有限;另一方面,當暖氣不熱時,居民不愿繳費,供熱企業收入減少,又反過來影響了后續的服務質量和設備維護,形成惡性循環。河北張家口市的一名網友就因為連續幾年暖氣不熱而拒絕交費,直到供熱公司采取強制措施才勉強解決問題,但他對這樣的處理方式感到非常不滿。
(三)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
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波動也會影響供熱成本。山西太原市國仕山小區的網友抱怨說:“白天停暖,晚上才送暖,家里暖氣管都是冷的!交那么多暖氣費,錢都用在哪兒了?”當地政府解釋稱,該小區由物業自主購買天然氣供熱,每天消耗約5000立方米,成本較高,尤其在氣溫驟降的情況下,居民感知尤為明顯。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政府正在積極協調爭取政策支持,如天然氣價格補貼或優惠等,以降低供熱成本,改善小區供暖情況。
三、解決供暖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老舊設施改造與維護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鵬認為,應加大對老舊供暖設施的改造力度,定期評估和更新設備,確保其正常運行。具體來說:
定期巡檢:供暖企業在供暖前應組織入樓和入戶巡檢,主動為用戶檢查供暖設施,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
技術升級:采用新技術如自動補償系統、人工智能等優化供暖體驗,山東青島市積極推進智慧供暖建設,通過智慧供熱系統實現遠程監控和數據分析,提高了管網維護的效率和精準度。
資金保障:設立專項基金用于老舊供暖設施的升級改造,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減輕財政壓力。
(二)提升服務質量與溝通互動
供暖企業應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其服務意識與專業技能,建立健全客戶服務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便捷的用戶反饋平臺,提升服務響應速度。例如,北京市熱力集團設立了24小時服務熱線96069,市民遇到供暖問題時可隨時撥打,供暖單位會及時安排維修,確保供熱系統穩定運行。此外,供暖企業還應定期開展用戶滿意度調查,了解用戶需求和意見,不斷改進服務質量。
(三)廣泛宣傳與透明化管理
有關部門和供熱企業應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供暖政策,包括收費標準、補貼政策、報停流程等,主動公開供暖工作進展、供熱質量監測數據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增強居民對供暖工作的信任。對于老舊小區、偏遠地區等供暖薄弱區域,以及困難群體和特殊需求人群,需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如增設供熱站點、優化管網布局,提供必要的供暖補貼或個性化服務。
(四)合理調整收費機制
針對供暖費用收繳難的問題,可以考慮引入靈活的收費機制,如實行階梯式計價、預付費制度或按實際使用量收費等方式,激勵居民節約能源的同時保證供熱企業的基本收益。同時,建立適度退費政策,對于確實存在供暖質量問題的情況給予適當補償,緩解群眾的不滿情緒。
(五)居民積極參與
最后,居民自身也要積極配合供暖工作。一方面,要正確使用供暖設備,如不拿暖氣水當生活用水,不擅自拆改室內供暖設施,不擴大采暖面積或增加散熱設備,以免破壞供熱系統;另一方面,居民要掌握一定的供暖知識,如了解室內暖氣常見故障及報修途徑等,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迅速有效地尋求幫助。
四、結語
保障群眾溫暖過冬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供暖企業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通過精準規劃供暖設施、提升服務質量等多方面舉措,可以有效解決供暖中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和供暖企業應持續關注民生需求,積極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供暖方式,為群眾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讓寒冷冬天充滿溫暖。”劉鵬總結道。